做HR久了会发现:杰出的员工的离职从来不是突然决定的,而是从3个月前就开始释放信号。学会识别这些"隐性预警",能帮公司减少60%的核心人才流失。
一、工作输出的"微妙变化"
1、不是效率下降,而是"精准卡点":每天刚好完成KPI,不再主动多做1%。
2、汇报时只说"做了什么",不说"想了什么":不再提优化建议,对新方案沉默回避。
3、跨部门协作时频繁说"按流程来":以前会主动协调,现在用规则当挡箭牌。
应对:单独约聊时别问"最近状态不好吗",可以说"上次你提的XX方案很有想法,最近有没有新思考?"——用具体事激活沟通欲。
二、社交圈的"隐形抽离"
1、突然退出非必要的团建/午餐局:不是忙,是开始在心理上划清界限。
2、同事群里从活跃变成"已读不回",但私下小群互动正常。
3、对公司八卦从参与讨论变成"只听不说"。
原理:人在决定离开前,会下意识减少情感投入,避免"离别时的愧疚感"。
三、时间分配的"异常倾斜"
1、突然开始频繁请假,理由多是"体检""家事"(可能在面试)。
2、上班时屏幕总是快速切换页面,对身后脚步声异常敏感。
3、下班后电脑带走频率变高,但产出并未增加。
动作:别直接质疑,可以用"最近看你经常带电脑回家,是不是任务太重?需要协调人手吗?"——既表达关心,也侧面探底。
四、职业规划的"话术转变"
1、以前说"想在XX领域深耕",现在说"想多尝试不同可能性"。
2、被问"未来3年规划"时,回避谈具体业务,只说宏观方向。
3、聊到行业动态时,突然对竞品公司表现出异常兴趣。
关键:这时候谈加薪往往效果有限,要重点聊"成长天花板"——"你现在卡在XX阶段,我们可以争取资源让你负责XX项目,刚好能补全这块能力"。
▶挽救黄金期:发现信号后的3个动作
1、48小时内:直属领导一对一深聊(HR别先出面,容易让对方警觉)。
2、1周内:针对性给出解决方案(是晋升、调岗还是资源支持)。
3、1个月内:跟进落地效果(别只停留在"口头承诺")。
数据显示:离职信号出现后的1个月内介入,70%的员工会重新考虑;超过2个月,挽回率会降到30%以下。
注:本文版权归傲信背调所有,如需转载或摘录请注明出处
热线电话
官方微信
微信客服
小红书